我是曾淨藏 Tony Tseng,碩班107年入學,當年的我們是需要先參加一門課,在課程當中,舉辦演講、團體競賽、撰寫英文履歷、團體面試、一對一面試,歷經重重關卡,在20幾名碩士當中脫穎而出,其實那時候也沒有多想,單純想練習英文口說,就非常幸運地被美國公司錄取,在美國擔任實習生,有工作經驗、公司配薪水又體驗不同文化。
那時擔任實習生的我在人力資源(Human Resource)部門工作,工作內容主要是評估公司是否可以建立現場診所,除了做公司的專案之外,也要幫新進員工入職訓練及文書作業等等。
在美國實習教會我四樣事情:
在美國實習總不會那麼的順遂,上半年雖然去了很多城市,至少體驗萬聖節的trick or treat、聖誕節的聖誕燈,由於下半年發生疫情,美國躍升為COVID最嚴重的國家,在家種植有機番茄,在家做了很多蛋糕點心,分享給同事們。如果有機會,可以回母校分享,再帶上自己做的手工點心給學弟妹品嚐。
最後,感謝美國公司讓我來美國實習的機會,也非常感謝長庚工商所及我的指導教授的教導,在公司辛苦做的專案最終成為我的畢業碩士論文。歡迎各位未來的學生加入長庚工商系,不管你來自哪個學校或者是就讀長庚工商系的學弟妹,學校有很多很好的資源、有機會到美國實習、到美國拿雙聯學位、到不同國家當交換生,很多學校可沒有這樣的機會到其他地方當交換生,如果是自己想要,努力去爭取,總會有屬於自己的一道彩虹。
[2022年 供稿]
我是工商所M07入學,目前在美國Inteplast Group Amtopp Division – Remington plant 擔任生產排程協調員一職。以下有四個工作心得要點可以和大家分享:
一、 事情總是看起來非常艱難,直至你最終將它們完成
在美國Inteplast Group – HR 部門實習期間寫Onsite Clinic。當下聽起來非常困難,美國非常注重個人隱私、資料隱私,醫療保險公司是無法提供完整資料,所以在查找資料和文獻是不容易的,和主管及醫療保險公司討論細節內容過程中,曾一度方向錯誤,將近一半的蒐集資料刪除,只好重頭來過;在最關鍵的時刻,我的指導教授李文義給予了是否可以從經濟規模及成本這一塊著手,讓我得以在用習最後的半年順利完成專案。後來,此專案為公司省下近3%的成本(USD $200,000)。事情完成之前看起來總像不可能的任務,但慶幸自己有堅持住,沒有被擊倒,為自己跟公司創造出價值。
二、學中做,做中學
實習的結束,因為主管的推薦,進入到供應鏈領域。有一位長輩曾經跟我分享過他的工作經驗:「學中做,做中學」,這句話成為我在工作中座右銘,期望自己要像一塊海綿,能學的東西盡量學,「沒有人要做的,我來做!」因為接觸新領域,我上班總是第一個到,確認原物料是否如期抵達、檢查是否因為原物料的延遲而需要重新擬定生產排程,下班留下來建立模型或是和和主管討論專案。不同的產品,從原料、生產速度、包材使用、採購包材、供應商的開會、生產排程、庫存管理到最後的成品,從原本不熟悉到現在已經可以上手公司的生產流程並獨立完成業務。
三、學以致用
2020年接近年末,留意到公司部分包材庫存佔用太多空間及交貨時間(lead time)變長的問題,決定嘗試製作模型來看是否能減少或淘汰不必要之庫存、空間,我利用研究所在生產與作業管理課程所學到中「再訂購」的概念和最佳化與模擬這門課所學的,並結合我在「Introduction Material Management」這本書學習到資料收集的方法及模型建立,經過半年的資料追蹤,不斷的與供應商討論,我成功利用模型將包材周轉率降低16%、淘汰不必要之包材、將空間再利用實行最大且效用化。工作中要有“螺絲釘精神”,要培養工作興趣,學會享受工作過程,學會積累知識,學會把握創新,提高自身技能。而學以致用,在工作上相當重要。
四、看得更高、更遠、思考更透徹
2021年2月底,極端氣候因素影響原料供應,加上包材交貨時間拉長、客人需求增加,如何在有限的原物料、包材去生產產品是我所遇到的問題。我發現,擬訂計畫,不單只看一兩天的「排程」,需要考慮下周、下下周的狀況,每天和公司主管、各部門討論去應對每天發生的變化及策略,在多部門的集思廣益之下,我們的部門為行銷部門提供生產數據並預估交貨時間以緩解客人的等待交貨日期的焦慮。供應鏈領域中,各部門環環相扣,才可以形成一個牢固的鏈,為顧客提供更好的服務且滿足需求。一個人要不斷提升自己的境界,從而看得更高、更遠,做事也更有效率,這要求人學會自覺地學習和積極的思考,只要能力提高,對環境變化的適應性加強,人一定能夠在人群中居於優勢地位。
在16個月的磨練中,我體會到了一句話 :「機會是留給準備好的人」,透過過往的經歷、與不同人相處合作,公司總部將我調往目前的新廠(Indiana),且加薪40%以上。期許新廠在未來幾年後我所帶領的工廠能成為模範科技工廠未完待續。